2016年 第5Z期目录
理念 (1) 论《孟子字义疏证》在文献学疏证方面的问题 汤慧兰 (2) 广告语言修辞构成的实绩评介 孙春生;王军;杨立星 聚焦 (3) 网络语言对语文教育的冲击与治理 胡邦岳 教学 (5) “读研写演”——创新大学语文教学模式的思考 郑敏 (7) 大众文化语境下小学生经典阅读策略探微 刘虎平 (11) 大学生审美能力培养中语文教学的功能新论 孙彩萍 (13) 语文文本和心理健康的融合探讨 赵振义 (15) 成人教育中的语文教学现状与发展探索 宿静茹 (17) 接受美学理论对外国文学阅读教学的影响 高向晔 (19) 阅读体验视角下外国文学教学研究 周彦君 (21) 自主合作模式在英美诗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李娥 (23) 古代汉语教学中相关知识的引入 廖荣娟 (25) 认知语言学下的语言课堂互动教学研究 赵艳 (27) 语文课堂中的德育教育 张海英 文学 (28) 论《小妇人》中女性意识的觉醒 夏娇 (29) 曹植词赋中的人物形象及文化内涵 胡晓榕 (31) 云南作家汤萍幻想小说的本土化尝试——以“少林小子”系列为例 袁美华 (33) 品读《看得见风景的房间》探寻福斯特语言韵味 邵小卉 (35) 简评《夜色温柔》的审美价值 李侠 (37) 《汤姆叔叔的小屋》中女性形象意蕴 李建军 (39) 毛姆《月亮和六便士》的叙事风格再探 胡红渊 (41) 从《随性而至》谈毛姆散文的文体风格 钟兴颖 (43) 哈代小说《德伯家的苔丝》的“时间”主旨探析 宝新丽 (45) 浅析《围城》讽刺语言的文学审美 樊佳 (47) 从《到灯塔去》管窥伍尔夫小说的诗意语言 高灵新 (49) 语篇视角下巴塞尔姆作品的语言特点评析 李留涛 (51) 诗化的心灵之旅——约翰·济慈诗歌创作评析 周学芳 (53) 《人性的枷锁》中菲利普的多重身份探究 陈曦 (55) 评析胡赛尼《追风筝的人》的艺术魅力 侯爱华;钟华 (57) 约翰·斯坦贝克小说语言的诗性特征 王珂 (59) 董启章小说《体育时期》的复调特征 杨猛 (61) 《洪堡的礼物》的三大叙事特色 张文波 (63) 奥斯汀小说《爱玛》的反讽特色 代博君 (65) 小说《羊脂球》语言创作的解读 崔莹;张静 (67) 毕飞宇小说中女性悲剧形象的解读 梁珊 继承 (69) 杜甫诗歌的漂泊意识探析 张昕;白宇 语言 (71) 反映本土文化的汉语字母词解析 黄睿 (73) 现代汉语修辞结构理论研究 黄秋莹 (75) 梭罗《瓦尔登湖》的语言特征研究 毛亚旭 (77) 论清少纳言《枕草子》的形式与语言 孙学章 (79)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语义表征和语篇衔接 魏琳 (81) 川端康成的现代派创作与语言之美——以《玉玲》为例 张亚敏 (83) 网络语言变异及其规范探究 吴海娟;邹小青 (85) 功能语言学视角下的情态研究 高杨 (87) 语料库语言学和语言测试的关系研究 董永义 (89) 修辞视角下《岳阳楼记》的语言美赏析 赵长慧 (91) “Ⅹ也是醉了”语体的分析 席芳 (93) 论我国大学生语言综合能力的培养 聂思成 学术 (95) 译者主体性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研究 姜春兰 (97) 福克纳《喧哗与骚动》中意识流创作构建 谭艳红 (98) 论英国诗歌文学的格律语言评析 杨晓妹;黎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