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 第4Z期目录
理念 (1) 自然的启悟 生命的对话——《生命 生命》教学实录摘选及点评 尹超 (2) 高校教学管理中语文教学改革研究 袁进霞 聚焦 (3) 再谈晋语的归属 郭贞彦 教学 (5) 国别汉语教材汉字设计与思考 高惠宁 (7) 文化响应教学与语文教材的文化承载路径 骆北刚;杨静 (9) 古代汉语课程中古今字的教学探讨 姜兴鲁 (11) 语文教学中的文学作品鉴赏 郑亚轩 (13) 论认知诗学视角下外国文学教学探索 刘超朋 (15) 新时期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意义和创新 李代丽 (17) 语文阅读与大学生心理素质提升研究 高海燕 (19) 散文鉴赏:高校情感教育路径选择 张晓华 (21) 叙事理论对语文教学中诗歌教学的启示 何欣 (23) “互联网+”背景下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探究 鲍殿国 (24) 四川彝族地区普通话推广策略探究 王浩 文学 (25) 女性主义视角下《飘》的解读 董理 (27) 舒婷诗歌的文化解读 王辉 (29) 解读《伊豆的舞女》的女性形象与主题 赵露 (31) 语用学视角下对《好人难寻》的解读 沈妍斐 (33) 整合与重构——论尤金·奥尼尔的创作与悲剧思想 薛燕 (35) 黑与白的交响——《钢琴教师》文本赏析 周芳 (37) 塔之惑——《到灯塔去》的象征主义研究 王红丽 (39) 差异与共存——《喜福会》文学语言解析 郭龙娟 (41) 现实主义视域下《都柏林人》的语言技巧评析 李兴华 (45) 评析莱辛《金色笔记》中的虚构与现实 张欢 (47) 简·奥斯汀小说的讽刺艺术 贾茜文 (49) 莫言作品中的乡土气息及其在翻译中的传递 訾晓红 (51) 《山乡巨变》的乡村叙事及其文学价值 楚静;张莹 (53) 《归去来兮辞》的主题意蕴和表现艺术 史月婵 (55) 《钦差大臣》的对比艺术简评 柴乾 (57) 《鲁滨逊漂流记》的艺术风格略论 袁琦 (59) 《麦田里的守望者》三层叙事技巧解读 陈铭华 (60) 阮籍《咏怀诗》的艺术风格 齐瑞星 (62) 论《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中的创伤叙事 马晓颖 (63) 简·奥斯丁小说中的喜剧艺术风格探究 党晶晶 继承 (65) 春去自依依,欲归无处归——刘辰翁送春词“春”意象解析 尚艳 (67) 《诗经》的音乐性解读 李传杰 (71) 柳永《雨霖铃》艺术风格新探 丁美燕 语言 (73) 认知语言学下对“高富帅”三言词的解读 杜晓萍 (75) 词汇语用视角下的多义词语用研究 唐珍 (77) 语料库语言学下的语言阅读教学研究 王华 (79) 汉语复合词词素义与词义的关联及其教学启示 李丽群 (81) 认知语境及其言语交际作用探析 黄小蕊 (83) 隐喻语言的语用学层面研究 林登萍 (85) 英国诗人华兹华斯的诗歌语言风格——以《咏水仙》为例 苏宝英 (87) 儿歌文学形式对语言教育的影响 闫美丽 (89) 论毕飞宇《推拿》中语言的陌生化 季狄 (91) 《五号屠场》的语言风格新评 侯艳芳 学术 (93) 梭罗《瓦尔登湖》的生态美学探略 曲莉 (95) 语用学下冲突性话语效应的分析 裴燕萍 (97) 接受美学视域下《渴望生活》梵高创作研究 边文刚 (98) 论计算机辅助系统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潘武敏;管超
|